近日,一位来自伊拉克的“中国达人”老王(中文名)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。他在中国生活多年,深爱中国文化,却偶然发现部分阿拉伯民众用“秦腔穷”一词称呼中国人。这一带有贬义的词汇让他深感不安,于是他决定开启一场中东之旅,通过电视台和民间交流,为当地民众揭开中国的真实面貌,用善意与理解消除误解。
无心之词背后的文化隔阂
“秦腔穷”是部分阿拉伯人对中国人的旧称,字面意思与“贫穷”“落后”相关,源于过去信息闭塞时代的刻板印象。老王坦言:“很多阿拉伯人并不了解今天的中国,他们看到的可能是几十年前的片段。”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改变这一局面。
中东行:用镜头传递中国之美
老王联合中东多家电视台,策划了《真实的中国》系列节目。他带着摄像机走进中国乡村与都市,拍摄高铁飞驰的瞬间、电商直播的繁荣、非遗文化的传承,以及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。在伊拉克、沙特等国的节目中,他反复强调:“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,也有现代化的活力,不能用一个过时的词汇定义它。”
民间交流:从误解到拥抱
除了媒体宣传,老王还深入当地市集、学校,与阿拉伯民众面对面交流。他展示中国游客在中东的善意故事,分享中企为阿拉伯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。许多年轻人看完节目后留言:“原来中国这么美,我们想亲自去看看!”
emc易倍善意无国界,沟通赢尊重
老王的行动证明,偏见往往源于无知,而真诚的交流能融化坚冰。他说:“我不是外交官,只是一个热爱中国的普通人。但如果我的努力能让两个文明多一份理解,那就值得。”
这场跨越文化的中东行,不仅纠正了一个词汇的误用,更架起了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梁。正如网友评论:“世界需要更多像老王这样的‘民间大使’,用善意照亮真相。”
(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)